本報訊 (記者 汪俞佳)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十年來,致公黨中央一直持續關注西部地區的發展,積極通過調研、考察等多種方式了解和反映西部地區各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在“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即將到來之際,致公黨中央提出將推進攀西地區戰略資源綜合開發提升為國家戰略,盡快批準建設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區,并納入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
攀西是“攀枝花——西昌”地區的簡稱,位于長江上游川滇黔三省結合部。該地區礦產資源高度集中,是世界上釩鈦磁鐵礦最富集的地區,也是我國第二大輕稀土礦區,區內還擁有煤、熔劑灰巖和白云巖、鹽、磷等多種非金屬礦藏。“釩鈦、稀土資源是稀缺的軍工材料和工業原料,廣泛運用于國防軍工、航空航天、運動器材、生物醫用材料、汽車生產等高科技、新能源、新材料領域,是關系國防安全、經濟安全、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致公黨中央副主席楊邦杰表示,在新的發展時期,如何做好西部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為西部跨越式發展和國家現代化建設發揮作用,是致公黨中央一直思考的問題。
今年5月15日,楊邦杰率致公黨中央與四川省政協聯合調研組,就“攀西戰略資源綜合開發與西部發展”問題赴四川省攀枝花市、涼山自治州開展調研。此次調研的目的是進一步了解釩鈦、稀土等資源開發利用的情況及存在的問題,為國家制定“十二五”規劃、加快西部大開發提供科學參考,并向國家提出綜合開發利用戰略資源的對策建議。
調研組發現,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攀西地區釩鈦稀土資源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技術優勢和產業基礎,成為我國最大的鈦產業基地和第二大稀土產業基地。2009年,攀西地區釩鈦產業實現銷售收入約200億元,利稅約50億元,稀土產業實現銷售收入近20億元。
“雖然攀西地區資源匹配條件良好,組合優勢突出,但存在的問題也相當突出。”調研結果顯示,長期以來,攀西地區在資源開發上缺乏有效的統籌協調機制,資源綜合利用效率不高;開發方式落后,資源規模化、集約化開發程度較低;技術瓶頸制約嚴重,導致攀西釩鈦稀土產業初級化、產品低端化;政策支持不夠,配套政策環境欠佳;基礎設施落后,缺乏中心城市輻射帶動。
“西部大開發十年來,以加強西部基礎建設和西部輸出資源為主的發展模式,極大地推動了西部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但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深入推進,這一模式將面臨新一輪的調整。在新形勢下,攀西地區戰略資源的開發,必須集約配置資源,集合創新要素,加快推進產業技術升級和結構優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的資源開發新路子。”調研組一致認為,建設攀西戰略資源綜合開發區有利于推進資源開發模式創新,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優化資源配置;有利于推進重大技術創新,加強區域創新能力建設,扶持企業、科研院所重大技術攻關;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鼓勵各類投資者參與競爭,加快開發區內優勢產業園區建設;有利于區域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推進資源節約開發、資源綜合利用和清潔生產,推進綠色制造;有利于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改善攀西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生產生活條件。
戰略資源的開發需要戰略的高度,這是調研組給出的答案。為此,致公黨中央建議,將推進攀西地區戰略資源綜合開發提升為國家戰略,并將鈦金屬材料及其合金的開發列入國家戰略,實現以鋼鐵為主的攀西資源開發戰略向以鈦金屬為重點的戰略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轉變;批準建設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區,并納入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積極組織重大科技攻關,加大科技支持力度,推進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攀西地區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攀枝花——西昌城市帶建設,帶動川滇黔三省交匯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 |